暮春風暖,柳絮輕飏
春天里似乎一切都在瘋長,柳樹狗臌脹著鵝黃的生機,又早早地成熟,又匆匆地飽滿,雪白的柳絮飄起漫天的春雪。枝葉的新綠是每年春天的欣喜,待枝葉繁茂的春末再漸漸揚起碎碎的柳絮,這是后開花的樹。雖然柳絮紛飛不怎么招人待見,但孩子們卻喜歡春天里這漫天飛舞的精靈,他們眼里的柳絮,總是有些詩意……
暮春之初,師者一人,童子十余人,心暢和,就著窗外的和暖東風,一起賞析有關(guān)楊花的詩歌,童子踴躍寫下“撒鹽空中差可擬”,嗯,柳絮和食鹽都是白色的,找到了相似點;另一童子寫道“東風吹柳絮紛紛”,原創(chuàng)的,本來想充名家之作,被老師揭穿。原創(chuàng)看似青澀,里面卻有孩子的童心童稚。孩子應(yīng)該樹立自信,他們不需要冒充,如果鼓勵原創(chuàng),他們真的有可能在某一天成為名家。
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的韓愈在《晚春》里也如孩子般地揶揄柳絮:
草樹知春不久歸,百般紅紫斗芳菲。
楊花榆莢無才思,未解漫天作雪飛。
根據(jù)《辭源》釋義,詩中的楊花就是“柳絮”。
韓愈的《晚春》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。乍看來,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,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詩寫得工巧奇特,別開生面。詩人不寫百花稀落、暮春凋零,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: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,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(shù),吐艷爭芳,色彩繽紛,繁花似錦,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、榆莢也不甘示弱,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,加入了留春的行列。詩人體物入微,發(fā)前人未得之秘,一反尋常詩人傷春凄零之感,摹花草燦爛之情狀,展晚春滿目之風采。寥寥幾筆,便給人以滿眼風光、耳目一新的印象。
《紅樓夢》不僅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還是四大名著影響力最深遠的一部,我們的學生更應(yīng)在這古典意境中沉淀一下過于躁動的青春!都t樓夢》里楊花飛舞,引來大觀園女子的情思,幾個小女子的柳絮詞不但頗具藝術(shù)特色,而且暗示了她們?nèi)松\的走向,我們不妨賞析一下:
唐多令 林黛玉
粉墮百花洲,香殘燕子樓。一團團、逐對成球。漂泊亦如人命薄:空繾綣,說風流!
草木也知愁,韶華竟白頭。嘆今生、誰舍誰收!嫁與東風春不管:憑爾去,忍淹留!
臨江仙 薛寶釵
白玉堂前春解舞,東風卷得均勻。蜂圍蝶陣亂紛紛:幾曾隨逝水?豈必委芳塵?
萬縷千絲終不改,任他隨聚隨分。韶華休笑本無根:好風憑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
林妹妹父母雙亡,寄人籬下,孤苦無依,和青梅竹馬兩情相悅的寶玉的婚姻也變成了水中之月,最終抑郁而終,幾百年來不知掬來多少讀者的辛酸淚;寶姐姐“好風憑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的壯志也破滅了,因為柳絮畢竟是無根之物!封建主義社會走到末路,封建大家庭如大廈將傾,個人的命運融入那個社會融入那個時代,真的只能是隨風浮沉的柳絮。
學生們都沉浸在紅樓意境中,唏噓感嘆,同時也被曹公用個性人物的作品來為主人公命運設(shè)置伏筆的高超筆法折服。紅樓之美,古典文化之美可以使學生們飛揚的青春美更有重量。
文:王麗新
2018/3/22
上一篇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