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徑通幽的人生價值
唐·常建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
(破山寺,就是興福寺,在今江蘇常熟虞山北麓)詩: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
山光悅鳥性,潭影空人心。
萬籟此俱寂,但余鐘磬音。
The curving alley, passes through the profound secluded place.
The winding path leads to a secluded quiet place.
A small path opens up on an enchanting view.
on twisted paths through twilight shades
a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a secluded spot
之所以稱“曲徑通幽”是生活中人們處理問題常采用的態(tài)度和方法,是因為“幽”也許在這“曲徑”之中,“美”可能源于這回轉之間。
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風景幽美的地方,這便是“曲徑通幽”。都說“大隱隱于市”,我以為只有明白之士,通達之人方能明白“曲徑通幽”的深刻內涵。古往今來,多少通達之人,他們或面對明君,或侍奉庸主,人生彎彎曲曲猶如那望不到盡頭的小路。通往仕途的路盡管誘惑重重,但垂釣于濮水者如莊子,悠然忘我者如陶淵明,寧可放棄那看似華麗其實污濁的官場生活。“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彎曲小路的那端,是只屬于莊子的逍遙美景。“登東阜以舒嘯,臨清流而賦詩”是只屬于陶淵明的桃源傳說。那彎曲的小路引領著文人墨客到達他們一直崇尚的意境。避開世俗的煩擾,或許這正是“曲徑通幽”美的所在,回轉之間,領略個中的真諦與哲理。
不要懷疑這彎彎曲曲的小路是否能通往風景幽美的地方,更不要否定“曲徑通幽”創(chuàng)造的人生價值。
古人說“人生彎彎曲曲水”,確實。社會上一些人往往喜歡平坦筆直的大道,但卻忽略了小路那端的美麗風景。大學畢業(yè)的徐本禹面前有兩條可以選擇的道路:是繼續(xù)留在大學完成研究生的課程,還是幫助山區(qū)里渴望知識的失學兒童?一條是筆直的大道,一條是彎曲的小路。徐本禹如何選擇?是內心的善良和真誠讓徐本禹走向了小路。他盡心盡力的幫助山區(qū)的孩子,感動著全中國人民。小路的那端,是孩子們綻開的笑顏和國人們贊許的目光。小路的那端,不正是風景幽美的地方嗎?“曲徑通幽”也正是徐本禹面對生活,面對人生的態(tài)度。
“幽”在這曲徑之中,“美”在這回轉之間。“曲徑通幽”是人們處理問題常采用的態(tài)度和方式。
人生就像一次長途旅行,筆直平坦的大道固然風景頤人,但彎彎曲曲的小路更能使你通往風景幽美的地方。
上一篇:煥然一新的校園